20140520-1.jpg                  20140520-2.jpg       
(繁體版)               (原文版)

母性(母性)》// 湊佳苗(湊 かなえ) 著 // 王蘊潔 譯 // 皇冠出版(2014) // 借閱

 

  母親的本職本質,為兩個不同的層次關係。一個完美的家庭模式我們可以想像為:「母親給予子女物質與心靈(愛)平衡的成長環境,透過這兩個因素養成子女健全的人格,傳承家庭生命的意義。」本職可泛稱為物質的供給,本質包括愛、包容、關懷等無形的付出,以及最重要卻最難的「瞭解並滿足孩子真正的需求」。

 

  湊佳苗透過書中幾位母親的角色,解釋母親的實際的意義,畢竟母親不需要藉由資格考試取得身分或認證許可,只要通過懷孕、生產的程序,就獲得母親頭銜一枚,這是所謂「生」的意義,而「育」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有人成為母親卻不一定養成母性,仍然希望像孩子般受人保護與寵愛,故事中的「母親」就是如此。即便她盡到教養女兒的義務、照顧軀體的責任,但這些付出,卻是她的母親(女兒的外婆)希望她完成的,受到母親的鼓勵或說希望受到獎勵,她才有照顧女兒的動力,否則即使成為母親,也不具有母性。因此可以說湊佳苗所要表達的「母性」是高於「生、育」功能意義的人格特質。

 

  故事以「關於母性」、「母親的手札」、「女兒的回憶」篇章交織出母親真正的本質。在一場天災中,「母親」面臨只能救歐卡桑或女兒其中一人的選擇,毫無轉圜餘地,這同時考驗「母性」的抉擇,到底要救從己身所出的女兒,還是己身所從出的母親?母親甚至說:「女兒再生就有了!您只有一個!」這句話聽在歐卡桑的耳朵是動容的,然而若是女兒聽到,卻是慟心的。最後,她的歐卡桑為她做出抉擇,兩人母性的有無,已立決。頓時母親痛失至愛的親人,女兒也失去以往溫柔對待她的母親;而母親的婆婆,也沒有為她帶來歐卡桑溫暖的感覺,即使她放下身段,還是無法獲得婆婆對待自己女兒(小姑)相同的疼愛;故事中的母親生活是辛苦的,丈夫的沉默使頓失所依的她更痛苦或說對未來感到茫茫然;而女兒也沒有比較快活,小心翼翼地守護母親,卻不得心門而入,因為在天災後,連繫母女之間的愛已經消逝。到後來,會有種女兒反而比母親更具有母性的錯覺。

 

  2010年內政部為了鼓勵生育舉辦創意標語比賽,「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獲得標語首獎,孩子作為家族血脈的傳承,自不待言,也就是孩子列為五子登科其中之一原因。雖然臺灣生育率逐年降低,但社會新聞仍不乏:「生而不養,養而不教」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為有母親的孩子是幸福的」這句話,打了一個問號;在湊佳苗的《母性》中,也對上述那句話做了詮釋,是真的幸福嗎?《母性》不流於庸俗,所要傳達的,不僅是教、養或悉心照顧與否的問題,而是母親本質究竟為何,以及心靈糧食在家庭中的價值,透過書中母親與女兒的口白,慢慢描繪出母性(母親)真正的樣貌,重新定義了母性的意義。其間不禁輕斥母親的不成熟,但靜下心思考,情親其實如同愛情,每個人都有刻版的印象,卻也不能否認每個家庭有它不同的經營方法,每個人心中都有對於家庭美好的想像,只是達到完美並非一蹴可幾,溝通才是良方啊。

 

  目前閱讀的小說,在母親的角色上都偏重於渴望成為母親身分或失去孩子後母親的執念,而湊佳苗的《母性》的確將母親做了另類的剖析,難怪她要下狠話說「能寫出這本書,就算從此不當作家也沒關係。」@@

 

回饋.jpg  

 


 

*簡介*

湊佳苗:能夠寫出這本書,
就算從此不當作家也沒關係!

  日本Amazon書店讀者★★★★飆淚好評!

  【敦南新生活部落客】ZEN大、【推理評論家 】喬齊安 感動推薦!


  女人只有兩種,母親和女兒。
  為了母親的心願,我盡心盡力地愛著自己的女兒,
  但是我好嫉妒,為什麼我的女兒還有媽媽,
  我卻失去了最愛的母親……


  她們原本幸福和樂地住在位於半山腰上美麗的家,「媽媽」和丈夫相敬如賓,「女兒」聰慧懂事,而「媽媽」最愛的「母親」也經常來探訪。但是一個可怕的颱風夜裡,土石流侵襲了房子,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被壓在衣櫃底下,「媽媽」只能選擇救其中一人。她本來想救自己的「母親」,最後卻聽從「母親」的命令救了「女兒」,但也從此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一夕之間,「美麗的家」沒了,一家三口搬回婆家居住,卻遭到婆婆和小姑的苛刻對待。從小就乖巧有禮的「媽媽」對於長輩的無理逆來順受,性格剛烈的「女兒」想要挺身而出保護「媽媽」,卻反而遭到怪罪。就在母女之間錯置的情感中,表面平靜的日子暗暗悶燒著,直到那一夜的真相終於點燃成一把不可收拾的大火……

  湊佳苗認為自己身為作家,最想寫的故事一個是《贖罪》,另一個就是《母性》了,甚至覺得能夠寫出《母性》這本書,就算以後不再寫作也沒關係。一般人總認為女人只要生了小孩,自然而然就會有「母性」,但真的是這樣嗎?湊佳苗以銳利的文字,將「母」和「女」兩種女人,在黑暗中追尋愛和溫暖的心理描寫得絲絲入扣,也帶領我們重新反思,「母親」,究竟是什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母親的意義 母親的角色
    全站熱搜

    方書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